a天堂8/韩日电影在线/男人天堂av片/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视频

何煥明廣州離婚律師團隊服務達19年+,您的滿意是我們不懈的追求~

法律資訊

當前位置:首頁 > 法律資訊

從“假離婚”背后看出社會的真實問題

來源: 作者: 發布時間:2018-11-16 21:00:51 瀏覽人數:

  近日,7名惡意編造、傳播“上海9月起將實行購房信貸新政”謠言的涉案人員已被警方一舉抓獲,并依法進行刑事拘留。10日,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該謠言誤導消費者,擾亂市場秩序,社會影響惡劣,上海多個部門嚴肅查處。至此,由謠言引起的離婚潮,才逐漸平息下來。
  然而,我們需要思考的是,這場鬧劇背后反映出了怎樣的社會問題?
  其實,為獲多套購房資格,夫妻之間“假離婚”的方式并非近年來的新鮮事物,一些小說、電視劇的情節也有所提及。不止買房,子女上學離婚、為生二孩離婚、拆遷補償離婚……這與感情走到盡頭、“小三”插足無關。夫妻雙方為獲得某種利益而達成離婚協議,且有復婚打算,人們將這種離婚稱之為“假離婚”。
  從家庭層面來說,“假離婚”是對婚姻的褻瀆。兩個人因為彼此相愛走到一起,結為夫妻,它凝結了人性里諸多美好的品質,圣潔、忠貞、包容、奉獻。人類學家曾感嘆,婚姻是人類最深刻的結合方式。因利益而解除婚姻的紐帶,雖然稱之為“假離婚”,但實際上從“小紅本”變成“棗紅本”的那一刻起,離婚就具有了法律事實,也就是說,“假離婚”就是真離婚,即便是日后復婚,雙方離過婚的事實也將成為橫在兩人之間的一道“坎”。
  然而,當“假離婚”頻頻被用作與相關政策“對抗”的工具,所反映的就不僅僅是社會風氣的事兒了,還暴露出某些政策設計的不完善。比如,哈爾濱市就曾出現過為報銷取暖費而引發的“供暖式離婚”,對于普通民眾來說,國家政府給予的這些福利都是維持生活的必需品,應當全民平等共享,與結不結婚并沒有太大關系。
  對“假離婚”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,政府部門不能只是“打補丁”,還應反思政策制定時是否真正使廣大人民群眾得到了公平待遇、是否真正符合最普遍的民意,以及政策設計最初為何會留下紕漏,使得一些人“鉆到空子”。
  其實,現有的征信體系幾乎很難在一開始就甄別出“真假離婚”,而即便是甄別出了“假離婚”,也很難單獨制定政策應對。任何政策,都能引導行為:政策穩定,人們會有理性預期;政策松緊不定,一會兒東一會兒西,人們就會無所適從。所以,從某種角度來說,“假離婚”不過是樓市調控政策“激勵”出來的結果,這正說明市場需求的旺盛和政策本身的局限。
  為了獲得一些額外的經濟利益而“假離婚”,是一種嚴重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行為,也是對自己另一半的不尊重。“假離婚”的一幕幕悲喜劇,折射出當下社會許多現實性問題。國人素質仍有待提高,國家制度體系更需要完善,如何解決這些“假離婚”背后的“真問題”,是每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、國家都值得思考的問題。

?